庄不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,汉道天下,庄不周,大米饭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先声夺人
刘协倚着窗棱,目光透过窗格,看向楼下的会场。
不知不觉间,宽敞的大厅已经坐满了人,不少人挤在一起,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
向王粲发难的潘濬不在堂上,在廊下。他算不上高大,但形容坚毅,的确有几分兵家的气度。或者说,有几分霸蛮之气。
江南四郡属荆州,却常常被江北三郡,尤其是南阳、南阳人看作蛮夷。长沙、桂阳略微好一些,零陵、武陵山地多,民风剽悍,尤其如此。
眼前潘濬的咄咄逼人更容易让人联想到江南人的霸蛮,可是在刘协看来,这却是一种勃勃生气。
难怪潘濬后来会成为孙吴的名将。
当然,这也让他想到另外一个问题:开发江南绝非易事。
如果不能先摆平江南士人,很难实现对江南的深入控制,更别说开发了。
也许这次应该趁着刘巴来参与二府议事,讨论一下这个问题。
刘协用眼角余光打量了一下荀彧。
他知道刘巴入仕之初就是和荀彧合作的,只是后来刘巴去关中担任大司农,和荀彧就分开了。从两人的表现来看,很难说他们现在是否还像以前一样志同道合。
而刘巴本人的名士习气也够重的。
堂上,王粲朗声一笑。“承明,你说得有些夸张了。兰台书虽多,却也没有万卷之巨。兰台为天子藏书,可不是什么书都有资格入藏的。我们今天在此荐书,就是要选出值得更多人阅读、赏鉴,有资于治的著作。承明若有高见,不妨直言,若只是意气之争,玩笑之言,就没必要多说了,等会后饮宴时再谈不迟。”
刘协嘴角轻撇。
王粲棉里藏针,以攻为守,看来最近研究西学颇有进益。
西方推崇的古希腊哲学中,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为辩论为生,比如逻辑学。
在喜欢打嘴炮这一点上,东西方其实没什么区别。要说有区别,可能就是东方人受儒家影响比较深,很难跳出儒家五经这个圈子,有画地为牢的局限。西方人更朴素些,论点、论据更接近于自然。
当然东方也有类似的学问,比如《墨子》,以及最近比较火的《论衡》,与儒家内部单纯的辩经不同,更多的关注自然现象。
蔡邕是研究《论衡》较早的学者之一,王粲既是他的弟子,又有他的藏书,想必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。
不出所料,潘濬虽然来势汹汹,却被王粲这一招以柔克刚化解,气氛为之一滞。
不过他并没有就此罢休,随即又说道:“以令史之见,什么样的文章、著作才算有价值?有资于治又是什么样的标准?五经算不算?”
“五经自然算。”王粲的声音中露出些许不快。
刘协也有些不爽,他已经猜到潘濬要说什么了。他转头看向荀彧,嘴角轻挑。“荀君,为礼法举大旗的人来了。”
荀彧没说话,心里却有些复杂。
宋忠是荆州大儒,五经皆通,礼学也不例外。刘表在荆州兴学,主要倚仗的就是宋忠、綦毋闿二人。潘濬既是宋忠弟子,想必学问不俗。
只是宋忠之前因为历任太守画像事件,与天子发生过冲突,而王粲态度鲜明地站在了天子一边。潘濬此时发难,多少有些私人恩怨,又容易引起天子不快,未必是最好的人选。
听听天子这语气,就知道天子已经心生警惕了。
只是他人在楼上,也不能下去阻止,只好听着。
果不其然,潘濬随即推荐宋忠与刘表共著的《五经章句后定》,并表示这部书是皇后动用私帑印制,印制精美,深为士人喜爱,理当列为第一。
此言一出,楼上楼下的气氛都有些紧张,无数双目光看向了王粲。
这部《五经章句》涉及到三个人:皇后,宋忠、刘表。
如果不定为第一,对皇后面子不好看。
如果定为第一,不仅宋忠有面子,刘表也有了面子。
实际上,大家都清楚,天子虽然为刘表定谥,但那只是从大局出发,并不代表天子本人对刘表就有好印象,驾临南阳郡学时还批评了这部书,认为章句并非急务,不宜过于推崇。
如果第一次荐书会就将这部刘表参与编著,又被天子批评过的书列为第一,这多少有些尴尬。
角落里有人说了一句,只是含糊不清,只能感觉到语气不是很好。
刘协伸长脖子,看了半天,也没找到是谁。
“荀君读过这部书么?”刘协收回目光,轻声问道。
“读过。”荀彧倒也不隐瞒。“书刚印好,宋忠就派人送了我一套。”
“评价如何?”
荀彧沉吟了片刻。“仅就学问而言,还是精到的。若在太平之世,刘表也是个大儒。可惜他生不逢时,未能尽展其才。”
刘协无声而笑,没有追问。
荀彧的态度很委婉,却也很坚决,再问就没意思了。
楼下,王粲也沉默了片刻,缓缓开了口。“既是荐书会,承明自然有荐书的权力。至于能否列为句后定》写下。”
有人上前,提着笔,打算在准备好的白板上写下了《五经章句后定》书名。
潘濬举步上前,取过那人手中的笔,挥毫写下六个端端正正的大字,然后搁下笔,看了王粲一眼,从容回座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