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8节
寒梅惊雪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208节,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,寒梅惊雪,大米饭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赵世瑜这才清楚,张关山并不是林稻一行中人,而是更早之前遗留在此处的人。没有其他的兄弟作为依靠,一个人闯荡蛮荒森林是找死,他选择依靠这里的土著过活并坚持到了今日,并没有任何过错。
“武义已经为国捐躯了!”
赵世瑜没有隐瞒。
张关山身体一晃,悲从心起。
事实上,张关山可以想象是这个结果,那一场洪水铺天盖地而来,兄弟们必是损失惨重,而为了救人,武义没有选择逃走,而是跳了进去。
“我们找到了项大同、欧阳游。另外,从项大同口中我们得知罗封带了二百水师将士在最西面,一路向北而去。另外林稻带了一些人来到过这里,只不过……”
赵世瑜将张关上与张回明接到大福船上,说出了找寻的结果。
张关山悲伤不已。
赵世瑜安排一些军士留下,带了一艘船南下。
朱能、骆冠英看到张关山,也忍不住眼红。
项大同认得张关山,两人抱头痛哭,而欧阳游一样是疯疯癫癫,只有那么一句话。
朱能盘算了下日期,最终决定派人跟着张关山去一趟三百里外的部落,将张回明的母亲接过来,并给予那些土著一些回馈,以感恩他们对张关山的收留与照顾。
骆冠英亲自带队前往,以求速去速回。
当被关在笼子里,遍体鳞伤的阿查亚看到回来的张关山时愣住了,不敢相信这个男人当真会回来。
小小的部落,不到二百人,面对强横的大明军士一个个瑟瑟发抖,一个想要出手的族人,手中的标枪被人一盾牌打飞出去,一排排弓箭包围了所有人。
张关山并没有责怪这里的人,也没有下杀手,只是将阿查亚放了出来,对这里的族长与人说:“大明的兄弟来接我们回家了,希望你们不要阻拦。为了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,大明将会为你们留下一批棉衣棉被与弓箭……”
部落的人看到大明人在一棵树上绑上了什么东西,在一声巨大的声响之后,树被炸断了,更是敬畏入神明,一个个伏在地上。
张关山的归来,让朱能、骆冠英等人看到了一线可能,那就是在莽荒之中,兴许还有像张关山一样的大明军士,遗留在了土著之中。
只不过以当下大明水师的力量不足以深入去寻,这个使命将会交给燕王朱棣,交给未来的燕王朱瞻基。
朱能、骆冠英相信,无论他们在哪里,他们一定会留下大明的印记,在树木上,在石头上,在弓箭上,在血脉里!
终究有一日,他们或他们的子孙,一定会回到大明的怀抱!
扬帆,南下!
去与郑和碰面,去完成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!
蒸汽机在前进,日月旗迎风飘舞。
张关山躺在甲板上,身旁是自己的孩子张回明,他伸出了手,朝着日月旗。
如他的名字。
自己正在回明!
从零开始的燕国
落日挥舞着红霞,与袅袅炊烟说着最后的悄悄话。
朱瞻基顺着梯子爬到瞭望塔上,坐在了唐赛儿身旁,看着远处的栅栏城墙,学着唐赛儿荡着腿:“时间过得真快,一晃九个月过去了。”
唐赛儿将吃过两颗的冰糖葫芦递给朱瞻基:“九个月,我们连基础都还没打完,在这蛮荒之地立足脚跟,比我们预期的难太多了。”
朱瞻基咬下一颗山楂,咀嚼吞咽下去之后,指着远处说:“以我们的人手,修筑城墙暂时是别想了,只能是先行构建栅栏城。不过我们已经确定了东平城的中心,确定了衙署所在的位置,百姓居住区,将作区,军营,甚至连街道都铺好了,就等砖、琉璃烧制出来,便可以开始大规模营造,那里堆好了许多粗大的木头……”
唐赛儿并不是颓废,只是感觉自己太过天真,从零开始的困难,超出了自己美好的想象。
就以烧琉璃、烧青砖这一项来论,大明想要一批琉璃,直接就能让人烧制,可在这里,需要去找适合烧制琉璃的土,从零开始搭建烧窑,还需要寻找煤矿、挖矿……
为了合理分配人手,妇人承担起了耕作,男人全都征用来搞建设。
好在这里土壤肥沃,水系发达,气候适宜,去年秋收打下来不少粮食,特别是为了避免发生饥荒,播种了带来的土豆与番薯,从根本上保障了粮食安全,今年又耕作了稻子,看远处稻田长势,相信又会是丰收。
粮食稳住,有了粮仓,加上军士狩猎,让燕国初步扎根在这里。
只不过九个月过去了,整个燕国不过是个十里之城,没有内城与外城,燕王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打造,燕国第一个兴建的建筑是旗杆,升起日月旗的旗杆。
朱棣很清楚,这些被自己带来的军士也好,百姓也好,他们并不是被大明放逐的,而是被自己收买来的,蛮荒的环境与从零开始的艰辛,难免会让这些人想念物质相对丰富的大明,想念那里的繁华。
为了安抚人心,给人一个想念的寄托,朱棣不得不利用日月旗,以确保所有想念大明的人,都可以看到大明。
日月旗升起之后,朱棣听从了金忠的意见,率先营造民居与军营,而不是营造燕王府,收拢民心、军心,让他们居有所安,让他们知道燕国爱民,这远比燕王府的营造更重要。
九个月时间!
朱棣走在收拾得平整的道路上,看着两侧一排排民居,欣慰不已,沿途的百姓见到朱棣纷纷行礼,也不惧怕。
所有人都知道燕王爱民,亲和,有时候还会与军士同眠于军营,会抱着起来小孩子举高高,他是这里的王,也是这里所有人的主心骨。
金忠跟在朱棣身后,低声道:“军士赵柯以身体不适休营,在其他军士离开之后便跑去找了王氏,若不是王氏拼死抵抗,大声呼喊,赵柯又畏惧,怕会铸成大错。”
朱棣阴沉着脸:“三令五申之下,还有人敢犯错,当真本王是个大善人不敢杀人吗?”
金忠连忙说:“王爷,赵柯有罪,但罪不至死,臣以为可以借惩戒他,威慑其他军民,一是正规矩,明律令,二是告诉军民,唯有团结一致,方可立足,若有人做离心离德之事,当严惩不贷。”
朱棣想了想,点头答应。
军士中出现这种问题,说到底还是金陵时染上的坏毛病。军士在金陵或地方卫所时,每当休沐,不少军士会跑去逍遥快活,虽然没钱去多好的青楼,可找寡妇的还是不少。
这到了新燕国之后,这里可没什么青楼,也没什么寡妇,有些军士嫌弃家里的婆娘,想出去偷腥都偷不得,这就将眼看向了其他军士的家眷。
这种事必须严肃处理,不将他打死,也得打到半死,确保没有任何人再犯。
憋火?
老子来到这里九个月还没和王妃同床共枕过一次,哪一日不是睡在简易的书房里?为了早日营造出东平城,站稳脚跟,自己都顾不上这些,你们一个个白日里出气力,不是营造就是打猎的,竟还有精力想这些事?
“炽儿效仿建文皇帝,编了个五年规划,你看过了吧?”
朱棣朝着军营方向走着。
金忠点了点头,认真地回道:“王爷,世子给出的五年规划很是贴合燕国现实,虽说看起来有些不够雄心壮志,可胜在扎实。正如夯实地基,总需要一遍遍来。”
朱棣皱了皱眉头:“本王还有几个五年?”
金忠心头一颤。
朱棣对朱高炽的五年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