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3节
寒梅惊雪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153节,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,寒梅惊雪,大米饭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驿道?”
哈里微微皱眉。
帖木儿国也是有类似于大明的驿道,只不过前几年损失太大,年久失修不说,配置的马匹数量也不足,这些年好不容易喘过来,还没恢复完整的驿道。
哈里心头有些警觉,询问道:“大明的藩王为何会出现在马穆鲁克之地?”
这是个关键的问题。
马穆鲁克居于帖木儿国之西,当年爷爷帖木儿西征的时候还与其国王干了一架。现如今大明的力量竟然出现在西面,岂不是形成了对帖木儿国的东西夹击格局?
周忱看出了哈里的警惕与担忧,含笑走出来,直言不讳:“尊敬的苏丹,宁王出现在马穆鲁克,是受皇帝委派,想要开辟一条连通地中海与红海的河道,为便于东西方的海洋贸易做准备,并无意对撒马尔罕造成威胁。何况,也没这个必要……”
没必要。
哈里苦涩不已,确实,对付撒马尔罕大明根本就不需要如此麻烦,搞个东西并进,以大明的强势与火器力量,完全可以直接从西疆推过来,横扫帖木儿国,没有任何军队能挡住他们。
黄本固一句话解除了哈里的顾虑:“驿道与驿站依旧是帖木儿国的,只不过宁王与大明想要借助帖木儿国传递消息,当然,这件事是大明主动请苏丹帮忙。”
哈里眼神一亮。
大明主动请自己帮忙,那是可以谈条件的。若是以此为契机,配合上和亲,说不得能够争取大明的援助,得到一批火器!
哈里笑了起来,心情大好:“大明国的事无小事,既然宁王如此说,只要大明皇帝应允,帖木儿国的所有驿站、驿道都可以为大明信使开门。”
一番商谈,颇是顺利。
待正式见面之后,哈里单独邀请周忱、傅安等人进入后殿,表态道:“帖木儿国以大明国为宗主国,为表臣服,结好千年,我愿将妹妹萨宾娜送往大明和亲,还请你们转知大明皇帝,哈里对大明的敬仰与归顺由安拉保证,不会有半点亵渎。”
周忱没想到哈里为了保证国家安全竟使用了和亲的招式,这一招在历史上确实发挥过不少作用,但周忱很难相信,如果朱允炆一定要消灭帖木儿国的话,会因一个女人收回出鞘的刀。
你哈里愿意牺牲妹妹去换和平,大明皇帝也能为了更广阔的和平而牺牲一个妃子。只不过大明确实无力西征了,哈里的这次示好,很可能会被大明皇帝接受。
周忱应道:“我会将消息带回去,并请求西疆都司下令,沿途驿站做好接待。”
哈里放心了。
周忱、黄本固等人在离开王宫之后,便找到了拉提卜等人,从拉提卜口中得到了更详细的宁王消息。
傅安面色凝重,对周忱、黄本固等人说:“西面的局势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料,皇帝一直都在等待河道的消息,我建议你们不要停留撒马尔罕太久,应早日启程将消息传报给金陵。”
“后日就走!”
周忱想了想,下了决定。
总不能当日见过哈里,次日便离开,太过急匆匆,反而显得事态很严重,容易让哈里多疑。
隔了一日,周忱、黄本固带使臣队伍离开。
拉提卜、瑞内博等人则带着周忱的信返回,以尽早告诉宁王,大明人收到了他的消息。
傅安、王全臻再一次回到金矿区。
寒风呼啸中,大明迎来了建文十一年的除夕。
建文皇帝朱允炆英烈广场,面对无数的百姓,宣告了新时代的开始:“四方战事,终有休时!百业兴盛,盛世可期!朕当竭尽全力,一如既往,治官场以求廉政,兴水利以保耕作,推基建以行远,广文教以知孝悌忠义,壮军威以宾服四海!”
建文十二年的钟声敲响终于敲响,一场场战争引起的举世攻明,敌人都失败了,一个个阴谋引起的祸乱,终也消停了。
回顾建文十一年,是大明对外战争最多的一年,也是多线作战的一年,是强大国力支撑起一次次战争的一年,也是无数大明子民,全力支持战争、渴望永久和平的一年!
朱允炆站在废墟的奉天殿外,盯着废墟看了许久,转过身,看向旗杆处飘扬的日月旗,迎着风微微一笑:“强敌环伺的时代结束了,全球部署的时代要开始了。大明不可能放弃那些土地,虽然这样一来可能会造成割据,但大明人主导的割据,总好过让盎格鲁-撒克逊人来主导,那群强盗,还是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国家,莫要出海的好。”
空缺的位置,大明不去补,总会有人去。
太祖不主张扩张,不支持前往海外,但自己不能不支持,不能不对外扩张。
至少,需要将日月旗插在一些地方,永不褪色地飘扬。
内治部署,六部安排
元旦的大朝会拉开了建文十二年的序幕。
不管百官站在奉天广场冷不冷,大明已随着爆竹声除旧迎新。
紧张的大战事终于结束了,虽然有些地方还有些乱,但已不足以威胁到朝廷安稳,甚至都不需要朝廷动用太多的民力。
和平,真正降临到大明国土,大明子民再也不用担心游牧民族的入侵。
没了外敌,朱允炆开始腾出手来整顿官场与朝廷,面对礼部尚书董伦等人道:“礼部当以国子监、府州县学教化事为主,盘查各地教育,一旦发现无德、无识、无怜悯之心、态度懒怠,不能传道、不能授业,不能解惑者,一律革除出教化之内。”
“前段时日,安全局奏报,上海县教谕酒后嚷嚷,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,应该剔除出教材之中,还有人说太祖开国战争杀戮无数,是制造苦难的暴君!呵,朕这些年来还真是宽容了,岳飞不是英雄,他算是什么东西,也配说出这样的话!”
“若无太祖开国,岂有如此盛世之基,仅仅是匡扶华夏之功,便足以让太祖名传万世,功盖千秋!一个小小的教谕,竟连这点都看不穿,如何能留在县学之中?礼部当与刑部一起,拟出《英烈法》,但凡是污蔑、贬低、抹黑大明英烈与民族英烈之人,不配为大明子民,当放逐于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,让其自生自灭!”
吏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李志刚听闻之后,也不由得愤慨。
这酒后狂言之事确实存在,还是县学的生员举报出来的,李志刚深感痛苦,也颇是无奈,不等董伦承担责任,先站了出来:“皇上,此事是臣等失职。”
这几年中,大明大力推行文教,初等学院、县学、府学、国子监已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,而位于最下面的初等学院,其数量很是庞大,一个县域之内,少的有三十几座,多的则上百。
数量的短时间增长,导致先生数量严重匮乏,纵是国子监不断输送人才,可也架不住如此规模的扩张,而初等学院的增多,县学、府学也必然需要跟着扩张,更让先生显得紧俏。
为了不耽误文教事,地方上将一些识字的人拉出来充当先生,缺乏对这些先生的把控与严格审核,这也让不少地方的先生良莠不齐,出现一些先生无道德、无是非观,思想不良也成了无法避免的事。
国子监不仅负责整个国子监的运作,还负责整个教育体系的监管,地方上出了问题,国子监确实有责任。
朱允炆严肃地看着李志刚等人,沉声道:“国子监每年结业之人有三千余,这些人不可能全部进入朝堂,你作为国子监祭酒,需要做好引导,鼓励监生去朝廷最需要去的地方,引导他们主动进入府州县学与初等学院。”
“文教千古事,岂能马虎?粗放的文教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