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节
寒梅惊雪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25节,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,寒梅惊雪,大米饭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那位说,不就是狭窄了,挤一挤,坚持下,考完不就好了?
可是,这考试,他不是考两三天就结束了啊,会试考试,往往要考七八天……
人都到齐了,那就开始考试吧。
明代会试考试分为三场,第一场,试《四书》义三道,每道二百字以上,《经》义四道,每道三百字以上,末能者许各减一道。
其中《四书》义,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股文。
八股文的题目,都取自四书五经,能不能写好八股文,直接关系着你能不能中第。
八股,指的是八个部分,即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题、起股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。
这八个部分,都需要用排偶句来作。
在束股末尾,还要写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,即大结。
八股文被人踩了很久了,不仅后世人踩,古人也踩。
比如朱标的老师宋濂,其形容八股文选出来的人才是这样的:“与之交谈,两目瞪然视,舌木强不能对”,想想那个样子,像不像白痴……
明末顾炎武甚至直言:愚以为八股之害,甚于焚书。
在他看来,秦始皇不过是烧了几本书,但八股文,却害了所有的学问,即所谓的“八股盛而《六经》微,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”。
当然,八股文若只是垃圾,也没人会一直用了,毕竟朝廷也不是垃圾场。
在后世吴敬梓的《儒林外史》中写道:八股文章若做的好,随你做甚么东西——要诗就诗,要赋就赋,都是一鞭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。
由此可见,八股文是诗赋的一种基础文体。
理性地说道,八股文是存在着问题的,但直接将它与愚民、蠢民挂钩,是不合适的。
设置八股文,本就是为了全面考察士子对经义的掌握程度,以及对文辞的提炼能力,在那个时代,未必是最好的一种方式,但确实是贴合当时时代的一种文体。
说八股文桎梏思想,也不完全对,只能说有些人读书读傻了,把文章的格式,当做了文章的思想,格式有框架,所以就把自己的思想也框住了。
那没办法,是你把自己套进去的。
明清多少厉害人物不是通过八股文考出来的?
解缙、杨荣、杨博、王守仁、于谦、王夫之、顾炎武、黄宗羲、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张之洞等等,谁不是经过八股文出来的?
他们没有愚蠢,也没有被桎梏,因为他们清楚,八股文是有格式的,但思想是没有格式的。
很多人在八股文中,有意无意地插入了自己的观点,写出了精彩的文章。
如王守仁的八股文:
彼之所为者,惟以:
理欲无并立之机,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贞者,虽至死而靡憾。
心迹无两全之势,而捐躯赴难以善天下之道者,虽灭身而无悔。
读之令人惊叹。
第一场考完之后,便是第二场考试:试论一道,三百字以上,判语五条,诏浩表内科一道。
之后是第三场,试经史策五道,未能者许减其二,俱三百字以上。
在科考的考场上,有着相对的公平。
不管你是内阁大臣的儿子,还是平民百姓的儿子,无论你家财万贯,还是一贫如洗,只要你来到这里,那大家就在一个水平线上。
高下优劣,皆看文章。
杨士奇行走在贡院之中,时不时停下脚步,看看举人所答之作,或点头,或摇头,然后走开继续巡视。
夜晚来临时,号房中点起了蜡烛。
在刷刷的笔端,在蜷缩的身体,在对星空凝望的沉默,在低头的呢喃,在一个个孤独而摇晃的灯火之下,是怀揣着报国之志的举子。
武英殿中,朱允炆将奏折处理完毕,吩咐双喜呈送通政司,然后起身走出了武英殿,对刘长阁询问道:“贡院那边可还顺利?”
刘长阁回道:“禀皇上,一切顺利。”
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,说道:“《四书》义中有一题,为解缙所出,名为一匡天下,呵呵,你可知何意?”
刘长阁惭愧地摇了摇头,道:“皇上,臣虽识一些文字,但终归没什么学问,不知其意。”
朱允炆背负双手,看着远方,轻轻说道:“一匡天下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,子曰: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”
“孔子认为,管仲虽然先辅佐子纠、后辅佐齐桓公,行为有失,但以其功劳来论,天下受用,便是最大的仁。刘长阁,你的仁,还在朕这里吗?”
安全局刘长阁的背叛
朱允炆的声音轻松和气,淡然如水。
但此时的刘长阁已浑身颤抖,畏惧地看了一眼朱允炆,连忙跪了下来,头骨与地面猛地碰撞,发出了沉闷的声响:“皇上,臣有罪!”
朱允炆用余光扫了一眼刘长阁,然后看向空中一朵如马的白云,说道:“有罪的是朕吧,太过信任你们,反而被你们一个个都蒙在鼓里,呵呵,朕这个皇帝,就是个聋哑人啊。”
刘长阁听着这诛心的话,砰砰地叩头,额头已染了血,还在那叩个不停,喊道:“是臣等错了,还请皇上治罪!”
朱允炆皱了皱眉头,看向刘长阁,冷冷说道:“说吧,把事情交代清楚!”
刘长阁低着头,挣扎了下,说道:“两个月前,臣拿了晋商八千两银子,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安全局,从大同通关进入北地。”
朱允炆微微眯起眼,道:“八千两就足够收买你通关,那再给你八千两,是不是便可以取走朕的头颅了?”
“皇上,臣绝无犯上之意,万死不敢冒犯圣颜。只是一时财迷心窍,才禁不住诱惑……”
刘长阁脸色煞白,又是后怕,又是后悔。
朱允炆冷笑一声,问道:“只是银子吗?”
刘长阁吃惊地看着朱允炆,低下头,艰难地说道:“还有,一位女子。”
“一位女子?什么身世,为什么不敢说?”
“是,是一位歌妓。”
刘长阁有些痛苦地说道。
在明代,若只是逛逛青楼,喝个酒,听个曲,放浪形骸,鬼哭狼嚎,没人理你。若你想要把女子赎回家当老婆,那最好是先有辞职不干的心理准备。
大明禁止官员迎娶青楼女子。
当然,很多达官贵人喜欢,非要带回家当个小妾,那也是可以的。
不过这种小妾的命运,通常都不好。
家庭地位差,受人欺负多,过上两三年,人老珠黄之下,基本上也只剩下独守空房,寂寞深秋。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青楼女子,宁愿孤老终身,或委身于小门小户,也不愿进入官宦之家的缘故。
刘长阁身为大明安全局的指挥史,位高权重,巴结奉承的官员自然不在少数,甚至一些官员半夜找到刘长阁,指天发誓效忠。
官员能给是刘长阁的是忠心,可忠心这个东西,看不见摸不着,无色无味,还不稳定,说不定今天是固体,明天就进化成空气了。
刘长阁对这些人,是有些不屑的,但仔细算算,养一条狗也不过一个馒头而已,用不了多少成本,还能帮自己看门,所以,刘长阁是在经过了坚决拒绝、拒绝之后,也开始默许。
安全局也经常被人弹劾,比如南直隶地区的一些知府,便弹劾安全局分部缺乏监督,所谓的“中饱私囊,胁士绅以罪名,逼其献出田产”,结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